妇科肿瘤学作为妇产科学的一门亚专业,近年来得以发展迅速,不仅因为妇科肿瘤诊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,更与相关基础研究、国家政策扶持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有很大关系。 近日,璞至医疗携手健康界对我国著名妇科肿瘤专家、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创始人曹泽毅进行了专访。多年的妇科肿瘤临床经验,使得曹泽毅对妇科肿瘤的治疗以及发展趋势深有感触。 
妇科肿瘤专家、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创始人 曹泽毅 规范化治疗 医生应拿“专科”执照上岗 “培养一支真正具有高素质、高质量、高水平的妇科肿瘤医生队伍,有了这支队伍,才能够很好地执行临床任务”,这是曹泽毅多年前创建妇科肿瘤学分会的一个愿望。 如今,这个愿望正在逐渐实现。 在曹泽毅看来,打造这支妇科肿瘤医生队伍需要两个团体的配合,一是学术团体牵头,二是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。 “现在培养这支队伍的机制已经有了,但实践还未跟上。”曹泽毅认为应该建立妇科肿瘤医生的独立审核标准,“妇科肿瘤不仅跟妇产科有关,还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,如普通外科、泌尿科、病理科等,” 曹泽毅进一步解释道,“妇科肿瘤医生除了要具有较强的妇产科基础,还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操作,这样才能在诊疗过程中,抓住最佳时机为患者争取时间。”此外,妇科肿瘤医生还应该接受一定的统计学、临床流行病学培训,了解妇科肿瘤的整体发病情况以及生存率,进而对工种进行预防指导等工作。 在独立审核标准建立之后,妇科肿瘤医生还应通过考核才能拿到“专科”执照上岗执业。曹泽毅认为只有这样做,“才能尽可能地保证临床操作规范,减少因不规范治疗导致的肿瘤复发。” 必不可少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 作为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,目前临床针对宫颈癌的诊疗方法众多,但人类发现宫颈癌的病因与HPV病毒感染有关的过程却是相对漫长。 “中外科学家都对其进行了基础研究,但只有德国的科学家坚持了下来,最终证明了HPV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,对日后宫颈癌的诊治产生巨大影响。”曹泽毅以宫颈癌为例,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,“基础研究一旦跟临床结合,将会产生非常大的效果,甚至能解决临床上多年无法解决的问题。” 据2015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,在中国女性最普遍的10种癌症中,乳腺癌,宫颈癌和卵巢癌3种癌症的死亡率持续上升。面对来势汹汹的癌情,曹泽毅对于妇科肿瘤的基础研究与转化,表示担忧:“只知道HPV感染可以造成宫颈癌还远远不够,因为HPV亚种有很多,仅高危型就有10多种,需要进一步研究。”同宫颈癌相比,其他妇科肿瘤尚未找到明确的病因,因此无法进行准确的预防和治疗。“卵巢癌最让妇科肿瘤学家头疼,因为病因不清楚,直接影响到卵巢癌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效果,临床治愈率始终徘徊在40%~50%,死亡率也很高。”曹泽毅坦言,将来要解决这个问题,还得靠基础研究,或许可以从基因入手。 癌症早诊早治与国家公卫政策紧密相关 早癌筛查意识的淡薄和技术的落后,导致高死亡率一直弥漫在癌症领域。2015年9月,国家卫计委、发改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了《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(2015-2017年)》,从政策高度明确提出推广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策略。 对于癌症诊疗关口向预防筛查的前移,曹泽毅表示赞同,“对于很容易早期发现的癌症,如宫颈癌,现在居然还有这么多晚期患者,确实很遗憾。如果通过大规模科普宣传,提高公众防癌意识,由国家承担癌症筛查费用,那么我国妇科肿瘤患者人数将会下降。” 如果说有哪一种癌症可以被人类预防, 宫颈癌就是其中之一。今年7月,葛兰素史克(GSK)生产的希瑞适(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[16型和18型])获得中国食药监总局的上市许可,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。曹泽毅认为,接种宫颈癌疫苗相当于“过去预防天花、麻疹”,费用应当由国家的各级政府来负担。 据了解,中国的宫颈癌疾病负担巨大,每年新发宫颈癌达13万例,造成3万例死亡。而目前的筛查体系尚不能完全覆盖,因此HPV疫苗在中国的使用能有效帮助降低宫颈癌疾病负担。“初步估计,我国需要接种宫颈癌疫苗的人数约有1亿,如果国家承担这1亿女孩的疫苗费用,今后20年宫颈癌就有可能在中国基本消失,” 曹泽毅坦言这将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,造福千秋万代。 本文转载自健康界 |